很多人認為,既然叫儲蓄型保險,那么收益應該比較可觀,實際上卻并非如此。專家稱儲蓄型險需慎重選擇。
保險專家指出,指望儲蓄型保險賺大錢是行不通的。保監(jiān)會明確規(guī)定,傳統(tǒng)壽險的保單預定利率不得超過年復利的2.5%,因此,保險的分紅部分是不確定的,投保人只能得到年化收益率2.5%的回報,還不如銀行3個月的定期存款利率2.85%。
儲蓄型保險一般以10年為底限,各類儲蓄型保險無論分紅實際水平如何,往往只有持有時間超過20年時才會體現(xiàn)出積累與復利的效果。如果投保10年內(nèi)退保,退的只是“現(xiàn)金價值”,加上回報,仍可能比不過本金,這使得儲蓄型保險一旦購買,便意味著長時間的資金凍結(jié)。在急需用錢的時候這類保險靈活性較差的劣勢便一覽無余,因此,對于普通家庭來說,為避免影響家庭其他財務計劃,應慎重選擇儲蓄型保險。
專家同時指出,儲蓄型保險本質(zhì)仍是保險,其擁有傳統(tǒng)保障型壽險應有的保障功能,這主要體現(xiàn)在對被保險人的身故賠付保險金上。若被保險人不幸于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期滿后身故,則保險公司將按保單的約定,給付身故保險金及紅利。
業(yè)內(nèi)人士表示,儲蓄型保險在財務規(guī)劃上有積極意義,可以實現(xiàn)強制儲蓄,回報也具有穩(wěn)定性,一般用來解決養(yǎng)老金和教育金,是純防御型的理財方式,目的是留有一筆將來一定會用的錢。因此,儲蓄型保險在家庭保障計劃中的優(yōu)先級別應該排在意外險、健康保險之后。
就收益而言,保監(jiān)會規(guī)定傳統(tǒng)壽險的保單預定利率不得超過年復利的2.5%,對于保險的回報來說,合同中承諾給付的部分不會高于這個水平。而保險的分紅部分是不確定的,同一份產(chǎn)品的計劃書中,預期收益的“高檔”和“低檔”分紅水平相差近10倍。
消費型險對比儲蓄型險
“相同的保障范圍以及保障額度,但儲蓄型重疾險每年需要花費幾千元,而消費型重疾險每年只需花幾百元,區(qū)別是什么,消費型險和儲蓄型險,哪個更劃算呢?”讀者孫女士向記者咨詢道。
“消費型與儲蓄型重疾險主要區(qū)別在于繳費方式以及保險期限。消費型重疾險,前期用較少的保費獲得較高的保障,但繳費壓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;同時繳費期限長,若保障至65歲,交費也應延至65歲。而儲蓄型,則是每期繳費固定,且在繳費期完后仍然有保障。例如,30歲投保繳保費至50歲,在這之后不需交費,但一直擁有保障。缺點是前期相同的保障,保費卻相對較高。”某國內(nèi)大型險企業(yè)內(nèi)人士李斌表示。
“對于20歲到30歲投保人而言,消費型保險更劃算。”李斌認為,儲蓄型重大疾病險和消費型重大疾病險價格相差非常大。以一份保障額度為30萬元的重疾險為例,儲蓄型保險組合每年保費為3803元,而消費型保險組合每年保費剛過1000元。每年保費相差近3倍。對年紀尚輕、事業(yè)處于成長期,消費開支較大的人群,應該可適當加大消費型重大疾病的比例。
而對于35歲至45歲階段的投保人,儲蓄型重疾險更劃算。“若不計算通脹因素,想獲得20年以上的保障,消費型重疾險所繳納的保費要比儲蓄型貴兩倍以上。尤其過了40歲以后,身體素質(zhì)開始下降,消費型重大疾病險的保費開始大幅提升,而儲蓄型重大疾病險的保費提高比例幾乎不動。消費型重大疾病險在保費方面相對于儲蓄型重大疾病險已經(jīng)不占很大優(yōu)勢。”
您的信息僅供預約咨詢所用,不泄露至
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。
正品保險
國家金融監(jiān)督快捷投保
全方位一鍵對比省心服務
電子保單快捷變更安全可靠
7x24小時客服不間斷品牌實力
12年 1000萬用戶選擇客服 4009-789-789